找到相关内容483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能禅宗思想的三个问题

    ,外于一切境界上,.坐,见本性不乱.禅。何名.禅定?外离相曰禅,内不乱曰定”35。就是说打坐就是不对外境生意念,禅定就是心中不执著于任何事相、不被任何事相搅乱。根据这样的解释,坐禅或禅定就既不...的牵制,那样即使有各种各样的感官活动也同样是自由自在的,所以说“自性,虽即见闻觉知,不染万境,而常自在”49。   由上述情况可见,所谓禅宗的主体性或主体精神,主要表现他们对修行实践方法问题的理解...

    刑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746114.html
  • 浮世百态警醒篇(3)

    仙翁降  圣示:人之思,不正,思无所平,心思不平,心性难静也,如水同之,平静之水必无波澜,无波澜则流行平静,思其象,可悟其理也。  第四十四章 心思不正,福无所祷  仙翁曰:徒儿,今日为师提示...特别提出,以正误。大多世人祭品一摆,清香一举,就口中什么四方好兄弟,弟子今日祭拜,盼好兄弟们能「赐福赐禄」,或能「称心如意」,或是「事事顺利」,或是「身体健康」、或是「万事如意」等什么都求,故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446682.html
  • 杨岐宗禅诗

    就不应有在前在后的分别。九峰意随语转,念头才动,早被杨岐当下勘破。心即差,动即乖,杨岐宗人对机多阐此旨。洞山示众谓“须知有佛向上事”,僧问如何是佛向上事,洞山说:“非佛。”云门解释说:“名不得,状...形于外的语言,还进一步否定未形于内的语言以及与之联系的思维活动。非但形诸语言是入泥入水,并且,“未曾启口,先犯国讳”《虚堂录》卷9, 即使没有说出来,只要心动,就已经悖离了如如不动的本元:“设使言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346909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7)

    或“法性”,这是“法界”作为诸法“总相”的共性意义。所以法界缘起又叫“性缘起”。  法藏在《信论义记》里说:“如来藏随缘()成阿赖耶识,此则理彻于事也;亦许依他缘起无性同如,此则事彻于理也”。...乱后,日甚一日,与密宗的同时勃起,构成中唐佛教的两大显著特点。  关于南岳与青原两系的思想差别,后人有些传说。宗密所记江西的“触类是道而任心”,可作南岳一系的禅要。所谓“触类是道”,指心动,弹指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04704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[下](2)

    真心与自心、真性与自性等同起来,强调生心,一举一动,善恶苦乐都是佛性的表现,突出了自心自性的作用与返归自心自性的意义。这就势必导向摆脱经教功能、排斥文字语言的禅修轨道。中国儒家倾向于人性本善,重视...祖师禅,并就两者的界说作了明确的区分:“祖师禅者,透十法界之外,不堕如来之数,故曰出格。如来禅者,于九种法界,堕在十法界之顶,犹是格内。欲知格内格外之分,须在一事一物上分清十法界诸种之见,直到极顶方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147071.html
  • 汉藏的佛性论

    念者念何物?无者, 离二相诸尘劳,真 如是之体,是真如之用。 自性,虽即见闻觉 知,不染万境,而 242页 常自在。《维摩经》云:...资料。以下先探讨佛性思想的 来源,而后分析汉地诸师对佛性的看法,特别是吉藏的批判 、禅宗及《信论》等经论中的佛性观;接著分析西藏觉朗 派、噶举派、宁玛派、萨迦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247444.html
  • 坛经思想的源流

    会缘于此,兼采“信论”、“维摩结经”、“金刚经”的类同观念,建立其独特的修行方式,又辅以其中的“无”、“无相”、“无住”的思想,定为一门宗旨,从探索的结论看来,我们可了解:慧能把玄奥的“理”落实于...的 “我自法门,从上以来,皆立无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的开示中,更直接的显示了“自性”的说法:其云: “无者无何事?念者念何物?无者离二相诸尘劳,真如是之体,是真如之用,(从)性,即是...

    李昌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647546.html
  • 吕澂:南北宗禅学的流行(2)

    ,人的生心,一举一动,都应看成佛性的表现。——因为乃是一个全体,表现各有不同,要见佛性,就要在各种行为上着眼。所谓善恶苦乐,都是佛性的一种表现,所以叫做“触类是道”。决不能把清净心看成是佛性。这种...,则一切平等。善是如来藏流露,恶也是来自如来藏。  其次,“心动”等说也出于《楞伽》。《楞伽》中有一段讲到关于佛事(佛之所作)的说法,说在此方是以语言文字来作佛事(即用语言向人说教,当然语言文字要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3747593.html
  • 《借壳指月》之<研究心得>

    数。宋代以后,人们根机低落,以一抵制万,只要念头不再相续,下一就不会生,话头正好切入念灭的地方。心摆在念灭处,下一就不容易生起来;即使生起来,很快就可以一觑觑定,看出它是从哪里生起来。“话头”,  道忞5禅师说,不能去的地方就是话头。心是话之头,从心,心是之头。看话头就是观心。看话头是说,看念佛是谁,就是观心,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,即是观照自性佛。但不能说“参禅就是观心”或“参禅就...

    释印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047887.html
  • 禅宗三关与密宗三妄

    。三者“境界相”,以依能见。境界妄现。又以有境界缘故,复生六种相:一者,智相心分别,爱与不爱故。二者相续相,依于智故,生其苦乐,觉心,相应不断故。三者“执取相”依于相续缘念境界,心住持苦乐故。...波罗密多解说得很是明白。又立“无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的法门。对“无”解说得特别清楚,并对“无”与般若关系描写得很是生动。经中也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,但对学人来说是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或是“...

    唐普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247932.html